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!

我知道了

2021年11月04日

上一期 下一期
第四版:墨池
2021年11月04日

王栐和他的传世之作

本文字数:1764

何章宝

北宋时期,有一个僧人很狡猾,即使面对皇帝,也敢于欺骗。他求见宋太宗,乞求修建天台国清寺,说:“如果国清寺修建好了,小僧我愿意自焚,来报答皇上的恩情。”宋太宗答应了,命令宦官卫绍钦监督工程,告诫他说:“事情办完了回来。”卫绍钦就和僧人一同前往。不久,国清寺建好了。卫绍钦堆积了如山的柴草,驱赶僧人入火自焚,僧人痛哭哀求,要到京城当面向皇帝致谢,然后自焚。卫绍钦大怒,用钢叉将僧人叉入烈焰中。僧人高一声低一声哀鸣而死。卫绍钦回奏宋太宗说:“小臣已经办完了事。”宋太宗点头赞许。

这是王栐《燕翼诒谋录》中记述的故事。王栐,字叔永,晚号求志老叟,籍贯南宋无为军,出身于官宦之家,其祖父是魏国公王之道,叔父是开国公王蔺(排行六),他父亲王迈排行老三,承直郎,是一名文散官。王栐个人仕途发展并不出彩,曾在淮北、山阳等地任职,嘉定三年(1216),以宣教郎资格任泾县知县,而后任忠州(今四川忠县)太守,辞任后寓居浙江绍兴山阴,从事著述。嘉定年间,曾撰《泾川志》十三卷,对泾川地形、山川物产等记叙颇为详细,惜已亡佚。

《燕翼诒谋录》是王栐的传世之作,共五卷,书名取自《诗经·大雅》中“诒厥孙谋,以燕翼子”,是留给子孙,为子孙筹划的意思。全书辑录宋太祖建隆至宋仁宗嘉佑年间各种典章制度,凡164条。在史料的编撰中,王栐满怀深情地追念北宋开国之初几位君王的宏规远略,叙述了有关典章制度的产生、沿革、得失,以及值得借鉴的根由。作者治学态度严谨,因此这本书备受关注并被广泛征引,其史料价值很高,四库馆臣评价说:“诚杂史中之最有典据者也。”

全书内容丰富,涉及宋代社会诸多方面,如科举及官职制度、地理、食货、兵刑、宗教、礼仪风俗等。作者以无比推崇和赞颂的态度,记述了北宋的一些“祖宗家法”,认为这体现了先帝们的宏大智慧,是北宋盛治的重要原因,字里行间饱含对后世当朝未能恪守这些典章制度,以致于国力式微、今非昔比的叹惋之情。在条陈祖宗美政的同时,作者搜集了表现先帝们深仁厚德的史料,叙述后在简略点评中加以颂扬。本文开头“杀欺罔僧”的故事,除了赞扬太宗立威重信之外,更多地还是要表现太宗宽大为怀,不加僧人以欺罔之罪。

关于无为名称的来历和曾经发生的一次自然灾害,书中记述十分明确:“太宗皇帝以海内混一,四方无虞,乃于江南置太平军,江北置无为军,取太平无为之义。太平后改为州。无为之建,在淳化四年(993年)十二月戊戌,至大中祥符二年,建军方十有六年。”这年八月十六日,大风暴雨,树木折断,城门毁坏,营垒坍塌,压死一千多人,风雨至夜里三更才停止。九月份,奏章送到京城,真宗皇帝立即令宦官张景宣迅速前往无为军巡视抚恤:房子被压坏了的,免去来年夏季租税;压死者,赐给死者家里一斛米;无主及家庭贫困者,官府帮助收葬。还令长史在宫中设祭坛为民祈福。宰相要追究郡守的责任,真宗没有听从。行文中赞颂了宋真宗的仁德。

小说家言免不了带有神话色彩,《三国演义》写孙坚在洛阳一口井中得到玉玺,上有篆文八字:受命于天,既寿永昌。程普说:“此传国玺也。此玉是昔日卞和于荆山之下,见凤凰栖于石上,载而进之楚文王。解之,果得玉。秦二十六年,令良工琢为玺,李斯篆此八字于其上。……后来子婴将玉玺献于汉高祖。”《宋史·李公麟传》记述,绍圣末,朝廷得到玉玺,请来众多文人讨论,大家看法均不一致。李公麟说,秦玉玺用的是蓝田玉,这个玉色纯正泛青,玉质坚硬,以篆文书写了帝王受命之意,雕刻的刀法堪称一绝,无疑是李斯所为。于是就确定了。王栐记载此事更为翔实:“哲宗元符元年,咸阳民段义献玉玺,云:‘绍圣三年,河南乡修造家舍掘得之。’色绿如蓝,文曰‘受命于天,既寿永昌。’其背螭纽五盘。诏蔡京等议之,咸以为真秦玺也。……二圣北狩,宝沦异域。”但王栐没有记述李公麟而记述蔡京,是蔡京位高名重也。

《全宋诗》只录有王栐一首诗,题为《白水山》,诗曰:高空重素练,界断碧山纹。雪浪冲天下,风涛带雾分。乌尖峰顶水,驴迹岭头云。几欲乘槎访,星河没夕曛。白水山在今天的广东省境内,以瀑布、温泉、碧潭著称,苏轼被贬岭南时,曾多次游览白水山,并留下诗篇。王栐这首诗意象鲜明,境界阔大,遥岑远目,高山仰止,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、高远的追求。

王栐《燕翼诒谋录》对制度史料的搜集整理,是一种新的视角,对我们今天的制度建设和研究,深有借鉴之处,值得关注。







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。
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,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。谢谢!
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