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蜀山镇百胜社区:点点文明星火 汇聚乡村德善之光
□大江资讯记者 丁佳佳 百胜社区位于蜀山镇西北、国家级森林公园天井山脚下,总人口约6000人,该社区创新将“好人工作室”作为乡风文明的“培养基”,实行“工作室+项目化”运营,通过发挥“中国好人”李培生、“全国见义勇为英雄”张明等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,壮大好人队伍、放大好人效应。社区通过搭建“好人之家”、“和善堂”、“万家灯火便民点”、“萌小芽学堂”等平台,给社区居民当好人、做好事提供方便,并使当好人、做好事成为整个社区的价值共识。
目前百胜社区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加入到了志愿服务中来,崇德向善、友爱互助的文明新风,吹拂着社区的每个角落,绘成乡风文明的美丽风景线。
以“好人”为引,用榜样作用引领道德风尚
“希望你们继续发挥好榜样作用,积极传播真善美、传递正能量,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,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”,百胜社区“好人工作室”中央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给“中国好人”李培生的回信。这方道德的沃土正是“中国好人”李培生、“全国见义勇为英雄”张明的家乡。该社区积极利用“好人之家”作为宣传阵地展播好人事迹,吸引社区居民群众驻足观看。
同时该社区结合道德讲堂、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,用通俗易懂的方式,宣传身边好人故事,充分展示好人精神,引导社区居民见贤思齐、择善而从,积极开展星级文明户、最美家庭、好婆媳、新乡贤、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。
2022年累计评选出各类典型32名,鼓励和带动更多社区居民参与推荐好人、评议好人,激发社区居民学习榜样、争做榜样的意愿,直观、真实地接受“文明”的浸润,感悟“德善”光芒的魅力。
以“和善”为基,用邻里文化约出文明乡风
“你家小孩子不小心踩坏了他家的菜园,他家的媳妇冲你家婆奶奶发火,大家都是家门口的,有话好好说,乡里乡亲的住在一起都是缘分”。百胜社区的“和善堂”是百胜群众说事的地方,从土地确权、流转承包,到邻里矛盾、高价彩礼、赡养纠纷……都可以到“和善堂”商议调处。
该社区“和善堂”以邻里文化为切入点,“和”取“群众和善、矛盾和缓、邻里和睦、生活和美”之意,“善”取“善听意见、善看问题、善议要事、善为难事”之意,最初由处理土地确权矛盾而成立,随后百胜社区不断丰富内涵,将社区居民议事会、红白理事会、道德评议会、禁毒禁赌会等“四会”融合吸纳,把老党员、老教师、老干部、新乡贤等社区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吸收进来,在这里重新修订了《百胜社区村规民约》,做到“共用一套班子、共用一种议事方式”。现有四会组织成员28人,2022年来收集各类意见建议46条,协调矛盾20余起,组织开展乡风民风评议活动11场次,形成人人争做文明人的良好氛围,有效推动文明乡风蔚然成风。
以“萌芽”为题,用学堂教育抓好思想启蒙
“人之初,性本善。性相近,习相远。苟不教,性乃迁。教之道,贵以专……”每到周六上午都能听到学堂里传来郎朗读书声,“萌小芽学堂”位于百胜社区街道上,周边有两所小学一所初中,学生有近1200人,其中有400多人是留守儿童。
学堂招募了部分在职教师、退休教师以及返乡大学生作为志愿者,周末和节假日开设国学课、绘画课、书法课、音乐课四类课程,将不铺张浪费、讲科学不迷信、孝敬父母、诚实守信、爱护环境等纳入讲学,从娃娃抓起,从小就引导孩子们树立新风尚、养成文明生活的好习惯,同时让小朋友们成为各自家庭的文明生活“小小监督员”。
以“便民”为本,用真情服务做实惠民暖心
“我身体残疾,行动不便,前几天儿子媳妇给我寄了个包裹,放在以前还要去5公里外的镇上取,现在好了,有志愿者替我们代收代寄,真是方便多了……”周墩村伍成友老人说。
“快递到家”项目是百胜社区“万家灯火便民点”进驻的第一个项目,随着电商、直播、团购等线上销售模式的发展,农村地区的物流需求正加速释放,为妥善解决特殊人群的用邮困难,“快递到家”便民项目分类甄别年老多病、行动不便、五保户、低保户、孕妇、留守儿童等特殊人群,目前服务对象累计已达50余人。
通过志愿者、村包片干部等提供代取代寄服务,用实际行动惠民生暖人心,“便民维修”、“安心水电”等更多便民项目正在逐步筹划中,力争把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项目引入进来,形成更多社区居民从接受服务到主动提供服务的良性循环,打通服务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,做到人人都是传播文明的使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