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!

我知道了

2024年05月16日

上一期 下一期
第四版:墨池
2024年05月16日

无贪则无诈

本文字数:1553

阮祥军

最近一段时间,小区微信群里,网格员同志发送最多的是“每日电诈警情”,案件类型也大多是“投资理财”、“刷单”、“假冒身份”等,涉案金额几千元到数十万元不等。

小区群里有业主留言:“每天都有这样那样的‘电诈警情’,怎么还会有那么多人上当受骗?这些人都是傻子么?这么多的教训,看不到吗?”也有业主在后面跟着留言:“天上不会掉下馅饼的,都是因为一个‘贪’字,才会上当受骗的!”

确实,如果没有“贪念”,自觉抵御各种诱惑,又怎么会上当受骗呢?

我自己就经历过这样的事情。在镇江上学的时候,一次,父亲和我从南门车站准备乘车回家,在车站的一个店铺角落里,人声鼎沸,煞是热闹。因着好奇心,父亲和我挤进去看看。只见一位手拿麦克风的男子在喊:“免费抽奖啦!免费抽奖啦!”免费抽奖?!还有这等好事?带着疑惑,父亲和我站立在人群中好奇地看着热闹。不一会儿,有一个青年男子中了奖,笑眯眯地领走了奖品,奖品很丰厚,年轻男子开心地抱着走了。一位中年妇女也站了上去试试运气,运气还不错,也中了大奖,在主持人的热情洋溢的祝贺声中,开心地领走了奖品。

免费中了大奖,让很多人动了心,父亲也带我上去试了试运气,刮开抽奖券一看,不错,中了一等奖,奖品有西服、皮带、领带、皮鞋、皮包等,标价好几千元!主持人用洪亮又充满激情的话语向我们表示了祝贺。正当我和父亲捧着这些“奖品”要离开的时候,旁边的工作人员拦住了我们,“两位老板,恭喜你们中了奖,中奖不要钱,可是我们这些产品都是高档货,需要缴纳税款的,这样,你们帮忙缴纳一下税款。”“多少?”父亲问,“不多,五百元。”父亲想,这么多东西,交个五百也划算,就从口袋里摸出了五百交给了工作人员。父亲刚准备带我离开,又有一名工作人员拦住我们,“老板,我们在外面也不容易,房租、水电也要花钱,这样,你们补贴一下房租。”“多少?”“三百。”父亲迟疑了一会,又数了三百给他。接着,“老板,我们早上到现在还没有吃饭,你看,请我们吃个快餐吧!”“老板,请我们抽两包烟!”……猛然间,我意识到,这不是“免费中奖”,这是一个陷阱。“爸爸,东西我们不要了,把钱要回来,走吧!”父亲可能也看出些什么,于是赶紧带着我,把刚刚领取的“大奖”悉数退还给了他们,也许他们看我是个穷学生没钱,也许是怕影响后面正在抽奖的人,他们也没有多说什么就把钱退还给了我们。我和父亲赶紧离开,走的时候,我发现之前“中奖”的年轻男子和中年妇女又返回了。后来才知道,这些人就是所谓的“托儿”。

如果说我第一次遇到的是街头“免费中大奖”,那第二次遇到的则是“地上捡大奖”。参加工作后不久,有一天,我去买菜,抄近路经过一条僻静的小路,无意中看到地上遗落有一个名片卡包。出于好奇,我把卡包捡起来,打开一看,里面有几张福利抽奖活动卡,刮奖卡上显示这是武汉一家集团公司为回馈客户、回赠社会举办的福利抽奖活动。好奇心驱使我刮了抽奖卡,不得了!我竟然刮出了五颗星的大奖,奖品是“宝马”车一辆!

年轻且不谙世事的我,当时是又惊又喜的,赶紧找了个公用电话按照兑奖电话号码拨通了电话,接电话的人首先热情地祝贺我“中了大奖”,然后说根据要求,要我将个人姓名、联系方式、身份号码、银行卡号发送到其指定的验证平台,要我缴纳宝马汽车所需要的税款以及中大奖的个人所得税款,还没有看到“大奖”,就要我汇款过去,这其中肯定有蹊跷。我打电话问了朋友,朋友笑着说:“这是个骗局,我以前就遇到过,千万不要相信!”有了前车之鉴,这一次,我没有迟疑,把这几张抽奖活动卡撕得粉碎。“撕得好!”朋友在电话那头说。

以上都是我亲身经历的真实事件。我现在写出来,说实话,还是有点赧然,回头想想,那时候真是太天真幼稚了!天上不会掉下馅饼,幸福生活都是靠自己奋斗得来的,只要心中没有“贪念”,也就不会上当受骗,不是吗?







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。
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,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。谢谢!
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